熊孩子和听话孩子比,前者更聪明!家长记住这2点,别不在意

文/可馨育儿原创文章,欢迎转载,请注明出处和相关链接,否则违者必究!

很多家长会认为孩子好动令自己不厌其烦,往往被家长称为“熊孩子”。孩子是一个好动的群体,有时宝宝古灵精怪,也把家长逗得开怀大笑,孩子的想法总是稀奇古怪,令人出其不意。同时,好动的宝宝也给家长带来一些烦恼,经常把玩具、物品扔的到处都是,有时候,还会不小心打坏家里的物品,由于好奇,把厨房的调料弄的满地都是;妈妈的化妆品涂的到处都是。孩子为什么要这么调皮呢?

“熊孩子”聪明,心灵手巧!家长还要记住这2点,别不在意

宝妈经常为孩子而烦恼,只要一会不留意,宝宝就会若出“祸”来。有时候,家里的小鱼、电脑,只要能看到的东西,能摸得着的物品,宝宝就会伸手摸一摸,甚至遇到比他还要高大的狗,也会友好的摸摸狗的尾巴。有一次,宝宝从楼梯上捡到一个圣诞树上的小雪花,捧若至宝,一共打车到了目的地,等抱她出来,“我的花!我的花!”我一眼看到小雪花在最里面的车座位上,就给宝宝说,“我们不要了!”“不行!我要!”司机说了一声,“让宝宝拿走吧!”小宝宝自己都拱进车里,把小雪花捡起来,高兴地说,“妈妈,你看我的雪花!”。在孩子眼里,很多大人不以为然的东西,在宝宝的心目中,可是视若至宝,不管什么东西都充满好奇,不管有没有危险,都想伸手摸摸,体验一把。

人是被好奇心驱使的种族。宝宝在胎儿期时,宫腔的限制让宝宝没有多少施展空间,也不能完全阻断与外界的联系,宝宝可以通过妈妈的感受来认识世界。宝宝娩出后,即使没有行动力,躺在床上也不会忘记用脑袋、四肢去体验陌生、有趣的世界,发掘新的领域。再过一段时间,宝宝就可以灵活使用双手,学会了走路,好奇心的驱使,让他有能力探索更广阔的空间,见到什么都想了解、想学习,想体验。

有一个问题家长要注意,宝宝的手从静止物体上移开的速度很快。孩子喜欢的东西时间不会太长,你给他一个玩具,不久就成了旧玩具了。父母会错误地理解孩子,缺乏毅力,长大了也肯定做乏做事的风格,宝宝表示,“这个锅我不背!”这是孩子成长阶段中的正常表现,并非孩子缺乏毅力,影响将来。宝宝在胎儿期就从“胎动”开始,爱上不断变化的事物,通过不断的体验,以及不同状态的变化。孩子自己手中东西不会动,遇到静止不动的物品时,就会选择舍弃,去探索更加有趣的物品。

因此,孩子好动,宝妈不必担心,好动的习性预示着孩子积极在探索陌生事物。正常的孩子都会对周围环境的刺激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如果孩子相反,那就不正常了。孩子的好奇心出于本能,孩子通过好奇心去探索新事物、新环境,通过新事物的刺激又不断地激发更多好奇心,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孩子在这样的探索过程中得到满足,他内心也会充满快乐和满足。

相反,如果孩子找不到自己有兴趣的事情,就无法满足其好奇心理,也会引起孩子情绪消沉,对外界事物缺乏兴趣,变得冷漠,这对于孩子将来的交际能力和性格的发展都会带来负面影响。

好动的孩子更聪明,他们有着良好的动手能力,可以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好动是孩子的天性,人在动手时,相关信息会从手和大脑之间相互传输,动手可以大脑积极活动,心灵手巧,要玩乐中促进孩子智力的开发。

为何宝妈要参与到孩子的活动中?

因此,宝妈务必做到理解孩子,好动孩子得到家长的正面评价,不要让孩子的好动受到苛责或扼杀而造成损失。孩子在长期的压抑下,令其好奇心尽失,从而变得消极内向。

1、宝妈注意不要把贵重的物品放在孩子能免触及的地方。孩子体验的过程,宝妈最好也能参与进来,避免孩子破到有危险的东西带来伤害。比如家里的插排,存在潜在危险的动物。

2、宝妈参与进来,让孩子远离孤独感,把这些体验变成游戏。这样既可以促进宝宝成长,也能满足宝宝的好奇心理,收获愉快感受。#p#分页标题#e#

可馨育儿说Tips

家长在给宝宝挑选玩具时,尽可能选择会动的,确保安全和手感,避免给孩子带来伤害。

讨论话题:你家有好动的孩子吗?

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给大家。可馨育儿,一个有温度的自媒体。本平台提供的科普信息仅供参考,并不作为疾病诊疗依据。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孕育健康问题,或喜欢我们的育儿知识,记得收藏关注分享哦,你的关注,是我们持续创作的动力!图片来源网络,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