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的孩子中有一种“害羞”,让父母“细思极恐”!

笔者的朋友圈经常看到孩子父母转发辅导功课的照片,披览长长的留言,期间道尽家长辅导功课的不易!玩笑归玩笑,但也说明,家长培养孩子并非易事。但是您是否知道,与家长关注孩子学业相比,孩子的心理健康更需重视。

这不,一位家长说了这样一则事情。沁涵(化名)是大连某校初中生,成绩在班级里排前列,无论谁,都会认为这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孩子,但孩子的家长却道出了内心深深的忧虑。

沁涵性格内向,尽管成绩优秀,但是父母很少看到沁涵开心过。典型的例子就是,每次沁涵考试排在前列,但沁涵并不感到开心。一次,妈妈在聚会上当着朋友的面说到孩子这次考试成绩不错,而沁涵却十分害羞,并在回家路上同妈妈说,以后不要在人面前提自己成绩的事情。还有一次,班级竞选学习委员,老师认为沁涵具备参加竞选的优越条件,可沁涵回家却同妈妈说,希望妈妈同老师说一下,她不想竞选学习委员。

其实妈妈知道,自小在爷爷奶奶身边长大的沁涵十分听话,从来不招惹是非,但就是这个“害羞”,让妈妈不安,妈妈感觉自己的孩子缺乏自信,仿佛总是怕些什么似的。

TOP1

孩子害羞、不自信千万不要忽视

其实沁涵这种现象不仅在学生中存在,即使成年人中,也有很多在众人看来十分优秀的人,他们自己却常常不自信,很容易害羞。这种现象心理学中我们叫它冒充者综合征。冒充者综合征的人是一种特殊的害羞人群,在外人看来这些人十分优秀,但是在他们自己看来,他们认为自己名不副实,他们总是看轻自己,并担心自己的“优秀”外衣终有一天被揭露。他们认为自己不配那些荣誉,并轻视自己。在外人看来他们是优秀内敛的,但是对他们自身来说,他们十分痛苦,他们自己同自己过不去,造成内心磨损。

TOP2

冒充者综合征是怎么形成的?

造成冒充者综合征的原因有很多,典型的就是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对他要求过分严格,常常怕孩子因为一点成绩而产生骄傲情绪,便有意地贬低孩子所取得的成就。尽管父母的用意是好的,怕孩子骄傲,沾沾自喜,但是这种忽视鼓励孩子的行为,长时间会对孩子的成绩或成就造成习惯性否定。而长期的压制和否定,会内化成一种心理上的力量,使得孩子即使长大成人了,在心理上还是处于孩子的状态,对严厉的父母战战兢兢,缺乏自信,遇事害羞,并习惯性的否定自己。

TOP3

如何治疗冒充者综合征?

与冒充者综合征相反的一种现象叫做“自居效应”。自居效应就是人们在长时间扮演一种角色后,会对这一角色产生对照,就认为自己也具备了扮演者身上的特质。

在一次自居实验中,实验者将测试人群分成两组:一组人群发给他们一本书籍;而另一组人群在发放书籍的同时,将书籍作者的生日,印刷成同测试者生日一样的日期。事后发现,第二组测试者认为自己与书籍的作者有某种联系,认为自己也有写书的天分。这种现象就是“自居效应”。

在对待事物态度方面,自居效应和冒充者综合征有着截然相反的方向。也就是说自居效应恰巧可以很好的治愈冒充者综合征人群。例如在话剧里,人们在扮演角色的同时,会将自己想象成扮演的人物,让自己摆脱自身的否定,以角色的视角审视事情。这种情景扮演对治疗冒充者综合征十分有益。

TOP4

心理健康才是孩子进步的内因

近年来孩子的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家长的重视,主要原因是心理健康对人自身的影响是深远的。比如有冒充者综合征的成人,由于长期的自我否定,导致他们在做重大决策,或担当某种重要角色时表现出习惯性的拖延和回避,这种内心磨损的心理无益于自我成长。#p#分页标题#e#

孩子正处在心智发展的关键时期,那些平日里“害羞”的男孩女孩,由于少言寡语,又成绩优秀,常常会被贴上“暖男”和“可心”的标签,但是那种缺乏担当精神的“害羞”背后,家长们万万不可忽视。

/E/N/D/

部分图源网络 动图来自SOOGIF

图文无关 侵删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