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虐童案:孩子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

  12月22日,“志愿者官网”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一篇题为《又现虐童视频,跪求转发找到受虐女孩并报警》的推文,视频记录一名身穿深圳校服的女孩,在家中遭到疑似其父母殴打虐待的虐心场面。随后,深圳宝安警方迅速介入,并在12月23日下午发布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视频中的女孩现年8岁,成年男女的确是她的亲生父母。二人对殴打女童的事实供认不讳,初步调查情况与视频相符。经法医检查,女童体表未发现明显伤痕。同时,宝安区妇联已向宝安区人民法院申请女童人身安全保护令,并安排专业社工和西乡街道办一起对女童进行陪护的心理辅导。

此事的曝光堪称蹊跷。根据南都记者的探访,视频的剪辑者及发布者王华礼表示,视频是从一个家庭监控App上下载的,账号密码是女孩父亲的牌友提供的。原本是一件隐藏在家庭内部的家暴举动,最终因为视频的曝光,而成为舆论、警方、法院、妇联介入的公共事件。

从结果来看,社会舆论的观念水平和事发当地公共部门的执行速度,都已经达到了“现代文明社会”的标准。唯独视频中的这对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观念上还停留在“野蛮时代”。

在育儿方式整体进入文明之前,很多父母会认为“孩子是我的,我想怎么打就怎么打”,或者奉行“不打不成器”的说法。在农村地区,即使是80后,恐怕都还会记得自己父母对老师说过的话——“要打要骂都随你”。

深圳的这对父母持有的也是这样一种过时的观念。这种儿观念存在两个最基本的认知误区。第一,孩子并不是父母的私人财产,父母生下孩子,就需要对孩子负责。孩子的人格是独立的,父母不能随意殴打孩子。第二,暴力完全无法解决教育问题。我们不清楚这名8岁的女孩是否犯了重大错误,但即使犯了错误,依靠暴力管教也不可能有用。暴力管教的后果有两个,一是让父母的怨气在暴力中得以发泄,说白了孩子成了父母的发泄工具;二是久而久之,孩子会受到严重的心理创伤,会变得自卑、胆小、焦虑。多项研究共同表明,大部分成年人染上吸毒、酗酒等恶习,以及无法建立亲密关系,陷入抑郁、强迫、焦躁的精神状态,都和童年时期的心理创伤直接相关。

对于今天的人来说,成为父母的门槛依旧极低,但是,要真正成为一个“合格”且不说优秀的父母,却有不少需要学习的地方。对于成长阶段的孩子来说,父母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人,但父母却并不需要“资格上岗证”。公共部门的介入或许可以保护孩子暂时不被殴打,但施暴者的贫穷和无知,恐怕意味着在对待孩子这件事上这对夫妻难以改头换面。

从这一点出发,我们社会不缺警方,但缺亲子关系类的社会组织。这些基层组织,可以让这对父母明白,孩子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教育孩子拥有许多的办法。而要做这样的事,绝非一朝一夕就可以,需要持之以恒。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