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虚、积食的孩子,有哪些表现

谢邀!脾虚:中医认为小儿“脾常不足”,因而易因喂养不当饮食失节,出现受纳腐熟精微化生转输等方面的常。
小儿生长发育迅速,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需为小儿提供充足的营养。
小儿脾胃的功能状态与小儿快速生长发育的需求常常不相适应,因此,乳食失节食物不洁以及脾运夫健引起的呕吐泄泻腹痛积滞厌食等脾系疾病较为常见。
这里所说的脾常不足,说的就是孩子容易出现脾虚现象。
积滞是小儿内伤乳食,停聚中焦,积而不化,气滞不行所形成的一种脾胃病证,临床以不思乳食,食而不化,院腹胀满,呼气腐,大便酸臭不调为特征。
小儿特别是婴幼儿,因脾胃薄弱,乳食不知自节,家长喂养常有不当而易于患病。
素体脾虚,人工喂养及病后失调者更为多见。
既可单独出现,也可夹奈于其他疾病如感冒肺炎符证等之中。
本病预后大多良好,个别积滞日久,迁延失治,脾胃功能严重受损,造成气血生化乏源者,可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
表现:积滞,又称伤食食积。
明代《婴童百问·第四十九问》明确本病病名,日:“小儿有积滞,面目黄肿,肚热胀痛,复睡多困,酷啼不食,或大便闭涩,小便如油,或便痢无禁,粪白酸臭,此皆积滞也。
”《保撮要·食积寒热》说:“小儿食积者,因脾胃虚寒,乳食不化,久而成积。
”指出了本病主要病因为乳食不化。
《幼幼集成·伤食证治》说:“乳食停滞中焦不化而成病者……便宜损之,损之者,调姑之勿与食也,使其自运。
经谓伤之轻者,损谷则愈矣;损之不减,则用胃苓丸以调之。
本病病变部位主要在脾胃,辨证应从脾胃入手,根据体质特点发病原因病程长短及伴随症状以分清虚实寒热与病情之轻重。
初病多实,积久则虚实夹杂,由脾胃虚弱所致者,也可初起即见虑实来杂证候。
积滞有寒热之分。
一般热积多,寒积少,寒积日久也多从热化。
热积多见于素体阳盛或阴虚患儿,或由过食肥甘厚味引起,症见不思乳食,脘腹胀满或疼痛,得热则甚,遇凉稍缓,口气臭秽,呕吐酸腐,面赤唇红,烦躁易怒,大便秘结酸臭,手足心热,舌红苔黄厚腻等:寒积多见于素体阳虚患儿,或由贪食生冷过用寒凉药物引起,症见脘腹胀满,喜温喜按,神疲肢倦,面白唇淡,四肢欠温,朝食暮吐,或暮食朝吐,吐物酸腥,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腻等。
积滞有轻重之别。
凡起病缓,病程短,仅表现不思乳食,脘腹胀满,口气臭秽,大便酸臭者为轻证;若起病急,病程长,烦躁拒食,夜卧不宁,腹痛拒按,呕吐酸腐,大便干稀不调,或面黄消瘦,神疲肢倦者为重证。
预防:无论任何食物都要有节制()注意饮食调理,合理喂养,乳食宜定时定量,富有营养而又易于消化,忌暴饮暴食过食肥甘炙博生冷瓜果偏食零食及妄加滋补。
()根据小儿生长发育需求,按顺序添加辅食,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一种到多种进行。
切忌辅食添加过多过快,以免脾胃纳化不及而积滞不化。
亦不可逾期不予添加,而使婴儿脾胃运化功能薄弱而不能增强。
调护()乳食内积患儿应暂时控制饮食,给予药物调理,积滞消除后,逐渐恢复正常饮食。
()注意病情变化,给予适当处理。
呕吐者,可暂停进饮食,并给生姜汁数滴加少许糖水饮服;腹胀者,可揉摩腹部;便秘者,可予蜂蜜~冲服,严重者可予开塞露外导;脾胃虚弱者,常灸足三里穴。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