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贫困户女儿服药自杀的心理问题

关注贫困户女儿服药自杀的心理问题

堂吉伟德

3月1日,一篇题为《痛心!张村镇台湾村贫困户家女儿服药自杀,只因没有手机上网课?》的网贴引发大众热议。关于李某自杀的原因,其父李某党对记者表示,“不知道究竟是为了手机还是什么,她也没说,只是猜想而已。”(3月2日《红星新闻》)

这个女孩为何自杀,时下尚没有明确的结论。“为了手机”固然仅停留在猜想阶段,但从描述的场景来看,“手机不够用”可能是最重要的诱发因素——姐姐读高三将面临高考,妹妹读初三也十分关键,偏偏上网课时只有一部手机,又正好遇到“出事那天(学校)要出考试题,所以比较着急”,对于一个平时学习认真的初三学生,“赌气喝药”也算得了一种情绪表达。

于此,有人认为太穷的家庭不宜生得太多,有人认为贫困户的救助政策不到位,还有人认为网课是始作俑者……当然,如果仅从表象来说,在所有的环节中如果能够堵住其中一个漏洞,则“服药自杀”的选项就有效预防和完全避免,比如,贫困户家庭只生了一个孩子,就不会存在“两人共用一部手机”的情况;如果贫困救助精准到位,给每个孩子配备了学习用的手机,也能从根本上解决需求矛盾;如果学校不开设网络课也能从根本上消除隐患。

但问题并非如此简单化,手机也好,网课也罢,抑或贫困,都不过是表面现象。确实,外界的干预和关照不多,对弱势的扶助力够不够,属于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假若当地政府对其家庭给予更多的关怀,学校在实施网络课时把准备工作做得更细,能考虑到不同家庭的现实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都不至于让一部手机成为自杀的诱因。然而,这或许仅是一个个案,或者说是一个偶然事件,不宜作过度的联想和猜测,否则就可能“离题太远”,而忽略了真相本身。

个案背后都有着共通的因素,或构成了共同的社会现象。贫困户女儿服药自杀,说明这个年龄阶段孩子心理十分脆弱,折射的恰是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较为突出的共性问题。一部手机导致的自杀,跟“一言不和就自杀”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贵州一中学高一学生因为成绩差、上课迟到、睡觉等原因,三次被班主任叫到学校反省,跳楼自杀;湖南新化县一名小学生,因为被老师在走廊罚站,跳楼身亡;江苏常熟市,一个年仅15岁的男孩,与父亲因一点小事发生争执,从自家阳台跳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没有坚强的内心和强大的心理,青少年自杀就会大概率发生。

据不完全统计,自杀已经成为15—34岁青少年死亡的主要原因,发生率达到26.04/10万。这么多孩子在人生最美好的时候选择了自杀,造成的原因大的都如“一部手机”此般微不足道,可偏偏就是这些轻描淡写的诱因,就让他们轻易作出如此决绝的选择,足以说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需要在分析成因的基础上,迅速采取防自杀的危机干预措施,从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层面,构筑一道心理安全防护网。

根据心理危机的表现差异,在具体的措施上有着很大的差别性,比如提供精神支持,提供宣泄的途径,给予希望和乐观精神,给予相应的情绪疏导,但当务之急则应抛弃对孩子内心世界的人为忽视,尊重孩子的心理需求和精神需要,及时发现孩子内心症结与心理障碍,以平等的姿态走进孩子的灵魂世界,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才能从根本上避免自杀悲剧的产生。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