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大学要3000,爸妈给1500,孩子扔地上:从小你该教会他什么

有位网友很苦恼,自己家孩子刚刚上大一,要求爸妈每个月给3000元,爸妈觉得一个大学生花不了那么多,就给了孩子1500元,结果孩子很生气,直接把钱扔在了地上。爸爸也生气了,直接说,不要就不给了,惯的。

妈妈又心疼孩子,劝说爸爸,但是爸爸坚决不准给了;孩子那边,也是杠上了,1500元就是不肯要,妈妈左右为难,想问问大家的意见。

这件事让我想起前几天有个问题是:当年孙俪资助的那个大学生现在怎么样了。

据说那个孩子向海清上了大学之后变得非常奢侈骄傲,不断地向孙俪要钱,当时孙俪也刚成名不久,一直把他当弟弟一样,但是后来却因为他这种不断的索求开始拒绝他,他写了一封长长的信给曾经帮助过他的那个媒介人。

从信中也大概能了解到,当年孙俪每个月资助他500元,是在2002年到2005年,从消费水平看,那个时候,大学生每个月500元应该是足够的。

所以说,钱这东西,真的是多有多的花法,少有少的花法,奢侈型有多少钱都不够,体谅父母的每个月自己就能安排好自己。

回到这个问题来,现在的大学消费水平是什么样子的,我还真不太清楚。

一线城市的大学可能花费多些,二三线城市的大学应该花费没那么多吧。

消费水平是一方面,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在整个事件中是占大头的:

1.直接扔掉父母的钱,是为不孝

大学生已经长大了,不再是小孩子的,起码能够控制自己情绪的年龄了,但是看见数目不是自己期待的,就直接摔在地上,真的是挺过分的。

不管给多少钱,那是父母的钱,不是你的钱,你有什么权利来通过甩脸子来制约父母给钱?

2.平时和父母的沟通应该也不很到位

宣泄情绪的形式就是直接摔,不管父母的感受。

看起来平时相互之间的沟通形式也是有匮乏,父母也不了解孩子为什么要3000,孩子也不知道父母为什么只肯给1500,解决方式就是急+怒!

3.没有体谅父母的意思,只有自己没有达到目的的恼羞成怒

不知道他们家庭经济条件处在什么水平,孩子是丝毫没有体谅父母的意思,而是仅仅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看起来自私而且任性。

不管怎么样,这孩子有种“本事不大,脾气却不小”的感觉。

感觉现在很多孩子都陷入了等、靠、要的状态中,在孩子成长教育的过程中,还是存在问题的。

我记得自己上大学时,家里给多少就拿多少,从来没想过再去向家里要钱的想法,当时其他同学的生活费都比我多,但我自己真没觉得需要攀比,需要向家里要钱,那时候只想着自己想办法去做家教,因为当时学校里有很多外国留学生,所以我当时教了几个外国留学生汉语,这个工作很轻松,也不用像带初中高中生一样压力很大。

那时候还会出去做市场调研,每份多少钱那种,还做过超市的促销员,当时记得有一家韩国的企业招聘食品促销员,要求身高,到那面试时还真拿尺子量一量,印象很深刻。

还给一些报刊杂志投过稿件,写过一段时间专栏,跟着老师做项目等。

其实,在上大学之前,我也是属于什么都没有见识过,什么都没有做过的人,但是,人只要想做什么,那就去学呀。

从小我都是这种观点:从来不会主动向别人索求什么,得不到就恼羞成怒,真没必要,自己去努力呀,你不努力,这世界谁能帮你?

与其向大人等靠要,不如自己争点气!

从父母角度讲,从小就没有教会他独立,长大了他自然就“啃”你。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