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娘劝阻男孩绿化带内小便,反遭老人怒骂:多管闲事!

随着国民素质的不断提高,生活中的不文明行为也越来越少,家有儿女的也都想让孩子懂文明、讲礼貌。

最近一位朋友遇到这么一件奇葩事,一天中午,朋友办完事准备回家,看到一个6、7岁的男孩正欲对着绿化带小便,朋友出于好心上前劝阻,并指明附近200米处就有公共卫生间,陪护在男孩不远处的老人听到后非常生气,认为朋友在故意找茬,并开始恶语相向:“多管闲事,你难道没有小时候吗?”随后嘴里骂骂咧咧的,并让孙子哪里也不许过去,就在这里小便。

事后,朋友感觉很委屈,因为那男孩应该也到了上学的年纪,自己也好心相劝,没想到招来老人的辱骂。

是多管闲事,还是大人文明意识浅薄

关于小孩尿急如何处理,同样也是体现大人的意识,孩子养成随地大小便的习惯与家长的纵容是有直接关系的。中国家庭一直传承着隔代带娃的传统,而大多数爷爷奶奶养育的关注点主要建立在孩子的饮食起居上面,但是对孩子生活习惯的培养、自尊心的建立、情绪心理的变化上关心甚少。所以这也与当下迅速发展的社会文明形成了鲜明对比。

隔代带娃的爷爷奶奶在选择“开裆裤”与“纸尿裤”之间选择上面也没有什么大的讲究,从儿时起就开始把屎把尿,一直到默许孩子随地大小便的过程,其实这也是教育观念影响孩子的直接体现。

随地大小便一直都是被大家所抵制的行为,有些时候,因孩子年龄太小,大家尚且能够理解宽容,而这名6.7岁的孩子无论是思想上、还是身体上已经逐步能够控制自己,而这位爷爷的刻意纵容明显是对孩子非常不负责任的行为,不健康的观念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不让孩子随地大小便既是对孩子的负责,也是对公共文明的尊重,家庭教育要从孩子的排泄方式抓起。

随地大小便会给孩子造成哪些隐患

不利于孩子隐私意识的培养

其实从宝宝1岁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建立自尊心和羞耻心了。所以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同样应给于宝宝足够的尊重,父母应该把“大小便是私密”的信号传递给孩子。而那些总是以孩子不懂事为由,“把屎把尿”把孩子的私处暴露在外的行为,恰恰是给孩子发出的错误信号。

不止如此,从孩子小时候起,我们就应该告诉孩子哪些地方是不能让别人看到的,比如小背心以内的地方都不可以碰等等,培养隐私意识,要从小抓起。

不利于良好习惯的养成

幼儿时期是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包括乱丢垃圾、随地吐痰、随地大小便等,一些不利的行为习惯如果在小的时候加以改正,孩子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恶化下去,非常不利于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在他的人格发展理论中指出,婴幼儿期的经历和经验对人格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作用,许多成人的人格特质都与他们在儿时某一个或几个发展阶段中形成的固着有关。可见孩子小时候一些行为习惯可能会影响孩子一生,“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就是这个道理了吧。

如何解决孩子出门排便问题

虽然有时候,我们想要尽力解决问题,但是难免出现一些特殊情况,所以务必提前准备,有备无患。

出门前避免给孩子摄入大量水分,防止出行中宝宝出现频繁尿尿的习惯,同时要提前询问孩子是否需要上厕所,减少孩子排便的频率。如果孩子年龄较小,可直接使用尿不湿,如果年龄大些可携带塑料袋,纸巾以及替换的裤子等。

同时我们在外活动时,如果路过厕所也可以询问孩子是否需要排便,宝宝尿急难以忍耐时,可寻找周围较隐蔽一些的地方,使用提前携带的塑料袋、塑料瓶等物品,便后要把周围清理干净。

同时也希望大家能给带娃的妈妈们多一些理解和便利,有时孩子太小无法控制是可以理解的,希望大家理解不要以偏概全产生仇视心理。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