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包方便面成就的童话大王郑渊洁

她生了郑渊洁,也生了“童话大王”

“有一群动物在野外玩,长颈鹿突然说不好了,发大水了。大家就往山上跑。跑着跑着被一条大河拦住。河面上有两座桥,一座是有护栏的桥,另一座是一根木头的独木桥。大多数动物选择了有护栏的桥,只有一只羊选择了独木桥。有护栏的桥由于动物太多,垮了,动物们掉进水中。只有那只羊由于选择了独木桥得以继续生存。”这是郑渊洁的母亲刘效坤在他很小的时候给他讲的唯一的睡前故事,这个故事是她原创的,一讲讲了很多年。“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这句话是母亲经常和郑渊洁说的话,就是因为这样与众不同的“独木桥”教育,让郑渊洁从小就与众不同。

郑渊洁读小学二年级时,班主任布置命题作文《我长大了干什么?》,正是由于这个“独木桥”教育,当郑渊洁拿起笔写人生的第一篇文章时不想和同学们一样,于是他写了《我长大当淘粪工》。本来以为要被老师责备,没想到班主任却将这篇作文推荐到校刊上发表了。郑渊洁由此受到鼓励,甚至产生了“这世界上我写的文章最好”的错觉。正是这个错觉,使得郑渊洁成年后选择了写作。

1977年恢复高考,当郑渊洁在犹豫要不要参加高考时,母亲对他说:“任何学问都是可以通过自学获取的。假设人生成就用10分衡量,如果你是大学学历,你取得了7分的成就,别人看你就是7分。如果你是小学学历,当你取得7分成就时,别人看你就是10分。”于是郑渊洁放弃了高考,直接奋斗人生。她有可能是中国唯一一位由于非经济原因劝阻孩子考大学的母亲,但是就是因为母亲的另类教育,诞生了日后的“童话大王”。

他生了郑渊洁,也养了“童话大王”

郑渊洁的父亲郑洪升是军人,在郑渊洁很小的时候,就抱着他看书,因此使郑渊洁从小对阅读产生了崇拜心理。

父亲从来没有打骂过他,他的招数是让郑渊洁写检查。郑渊洁写的检查人物、情节、铺垫、悬念全部都有,父亲每次看了都笑。后来郑渊洁一犯错父亲就让郑渊洁写检查,所以郑渊洁一般都事先就写好检查。甚至郑渊洁被学校开除后,父亲也没有责备他,在回家的路上父亲对他说:没关系,小子,我在家自己教你。

郑渊洁退学后,父亲就在家自己教他,他教的方法比较简单,最开始就是背《共产党宣言》。里面遇到生字,就让郑渊洁查字典,用毛笔写在旧报纸上,然后贴在墙上。那时干校的房子都是很破的房子,全是土墙,墙上可以随便贴东西,满屋子贴的都是生字。而在这看似枯燥的书里,郑渊洁竟找到了乐趣:“让我背这些政治书籍,也有用。因为你看《共产党宣言》第一句话就是用童话手法写的:一个幽灵,一个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其实,这很有意思,有童话色彩。”

郑渊洁开始写《童话大王》的时候用钢笔写作,会有一个问题,正在才思喷涌的时候有时钢笔就没有水了,挺影响思路。他一般写一天会灌一次水,有一段时间写了一周都不用灌水,就像有魔法一样。他感觉奇怪。有一天晚上郑渊洁起来去洗手间,看见父亲趁深夜悄悄给他的钢笔灌水,这个细节让他很感动。

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

鲜为人知的是,在正式开始写作之前,郑渊洁唯一的工作,是在工厂看水泵。

“工厂打了一口井,为全厂提供生活用水,我的职责是开启水泵,将井里的水抽上来输入工厂每个卫生间、食堂、澡堂。”这份枯燥的工作,22岁的郑渊洁闷不吭声地干了整整五年。一开始他住在工厂的集体宿舍,那是一座筒子楼,楼顶有个大平台。郑渊洁不喜欢热闹,喜欢独处。每每晚饭后他常常一个人站在平台上远眺,望着云彩和落日遐想,写作是他唯一的追求。而集体宿舍里的青年工人们下班后一般都是打扑克下棋,他就离开房间去野外或楼顶上。

室友们都是打工的,觉得郑渊洁自命不凡,不时给他设置点儿小障碍,例如晚上郑渊洁看书时他们却要睡觉,强行关灯(当时还没有台灯)等等。面对大量的退稿和室友的刁难,郑渊洁将李白的一句诗“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写在墙上,想提醒室友,和他们住在一个房间的郑渊洁不是寻常人,请他们手下留情,免得将来遗憾。结果遭到了变本加厉的嘲讽,室友们索性天天在房间里打牌,烟雾缭绕,笑语欢歌。郑渊洁无奈只能在工厂的水泵站里搭了张床板,搬到厂房去住。

而这次偶然的机会,使得郑渊洁懂得了坚持:“看管水泵最重要的职责就是要保证源源不断,不能时断时续。在那5年的看水泵历程中,我养成了源源不断的习惯。我将这个习惯带到了后来的写作中。”因为坚持不懈地投稿,他的诗歌投稿终于被发表了。直到现在,郑渊洁还清楚地记得,因为这首诗歌,他领到了10元钱的稿费,这笔钱是他当时工资的四分之一。这是“童话大王”启笔的起始。

一包方便面成就了童话大王

虽然诗歌在后面的日子中不断被发表,但是郑渊洁还是把目标转向了写童话。最初的投稿一如既往的不顺利,遭过无数的拒绝。后来,在母亲不遗余力的帮助和争取下,郑渊洁的第一篇童话《小蚂蚁在诚实岛的遭遇》(后改名为《黑黑在诚实岛》),顺利刊登在1979年9月号《儿童文学》杂志。自此一发不可收拾,郑渊洁最多同时在10几家杂志上刊登童话,但是他不甘于与其他的作者共处在同一本杂志里,独立创作一本期刊的想法由此而生。

1985年2月13日,郑渊洁和儿子郑亚旗乘坐273次列车由北京奔赴太原和父母共度春节,在一个软卧车厢里同时乘坐的一位香港旅客,午餐时拿出了一纸筒方便面,用开水泡了吃。郑渊洁和郑亚旗从来没见过这样的食物,郑亚旗趴在郑渊洁耳边小声的说:“我也想吃。”作为父亲的郑渊洁,听到这句话后内心产生了深深地内疚,“自己的孩子想要世界上已经存在的东西,当爸爸的却无法满足孩子的愿望,因为当时的经济状况还不允许我到香港去给孩子买方便面。”这个场面,导致了郑渊洁加速实施一个人写一本期刊的想法,于是在1985年5月10日,《童话大王》创刊号出版了。当时郑渊洁30岁,他说:使用想象力,想象自己在三十岁时会达到什么目标,然后做准备。再利用想象力抓住机遇。人生成功,离不开机遇。但是机遇属于那些做好了准备又有想象力的人。

创作容易坚守难,质疑的声音不断,甚至有人嘲笑道“咱们这儿有人不知天高地厚,一个人写一本月刊,他说如果我能够写两年,他就把名字倒着写。”而如今《童话大王》创刊32周年,总发行量逾2亿册,影响读者四代人。

闭上你的嘴,走你的人生路给孩子看

2008年汶川地震的时候,郑渊洁把当时手里的版税拿去捐了,郑亚旗也捐了十几万的食品和图书。郑渊洁并不觉得捐出去的钱是少了,因为真正的幸福感来自给予。玉树地震时,郑渊洁给郑亚旗打了个电话问郑亚旗是否捐款,郑亚旗说“既然你已经当了首富(中国作家首富),那也得当个首善吧。”随后郑渊洁捐了100万。

郑渊洁原来的居所每日阳光普照,后来有人在房子的南边新盖了一座摩天大厦,这座楼房就见不到阳光了。邻居们都联合起来向摩天大厦索要“阳光权”,而郑渊洁却无动于衷。连郑亚旗当时都不理解,认为应该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郑渊洁却说,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的正确方法是努力工作,挣更多的钱,把遮挡咱们的房子买下来。再有遮挡的再买,一直买到喜马拉雅山。就是这样“独木桥”式的想法和源源不断的理念,使得郑渊洁2008至2014年,每次都进入中国作家榜前三名。其中,2009年和2012年都荣登中国作家榜榜首。

郑渊洁认为最好的教育就是身教,可能是遗传,郑亚旗退学后,郑渊洁就在家对其进行了郑氏私塾教育,亲自编写了10部家庭教材作为上课的内容。如今,接受正统“郑氏教育”的郑亚旗开创了皮皮鲁总动员公司,并且同样的运用“独木桥”思想动员郑渊洁,先是劝服郑渊洁用电脑写作,后把“中国第一宅男”郑渊洁带上电视节目带到大众面前,并将其作品改编成动画、舞台剧、电影等产品。

在2011年联合国评出的世界十大图书中,《皮皮鲁总动员》名列全球第四名,累计销量近4亿册,每年1.5亿码洋销量。有声书《舒克贝塔历险记》在喜马拉雅总收听量逾3000万次。

2015年话剧《皮皮鲁送你100条命》与星梦工坊合作,每场500人+,上演过百场,票房2千逾万。荣获2015年中国儿童音乐剧第四、新创儿童音乐剧第一。

2016年与乐视合作《皮皮鲁送你100条命》动画片,皮皮鲁IP之一《皮皮鲁送你100条命》全面授权给乐视动漫。

回顾过去的人生经历,郑渊洁说:“我三十多年只写童话,到头来发现专注做好一件你最喜欢的事,收获的绝不是一棵树,而是整座森林。我的经历给那些没有机会上大学的人特别是年轻人以信心,让他们不气馁。条条道路通罗马,坚持你的梦想,持续为之努力,你就能获得成功,而那些嘲笑和挫折,也是一种财富。”

皮皮鲁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标签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