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秩序敏感期的磨人宝宝,该肿么办?

  很多细心的妈妈会发现这么一个奇怪的现象,宝宝到了2岁左右,会突然摇身变成了一个严格的“小管家”,每天“严格”地维持着家里的秩序:脱下的鞋子必须放在鞋架上、吃饭时要坐固定的座位、穿袜子一定要先穿右脚……一旦秩序被破坏,就会引起他激烈的反抗,甚至大哭大闹。

当宝宝出现这些情况时,有些家长认为宝宝是在无理取闹,事实上这是宝宝的“秩序敏感期”到了。

何为秩序敏感期?

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发现,儿童具有内部和外部双重秩序感。通常宝宝1岁以后,秩序感会由内向转变为外向,这个时期宝宝对事物的秩序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家中物品的摆放、动作的顺序等如不能达到他们的要求,就会焦虑不安,甚至会有激烈的反应。

那么,家有秩序敏感期的宝宝,家长如何应对呢?

1.创造稳定的教养环境

有些妈妈产假结束重返工作岗位后,宝宝常会交由外婆或奶奶轮流看护。这样频繁变换生活环境,是不利于培养宝宝稳定秩序感的。因此,宝宝出生后在相对稳定的生活环境中成长,更有利于产生稳定的秩序体验。

2.打造整洁有序的家庭环境

家有秩序敏感期的宝宝,整洁有序的家居环境会让他们倍感舒适,家中的物品应摆放有序,使用后也要及时归位。尤其是宝宝的物品,不要随意改变它们的位置。平时,宝宝玩过的玩具和使用过的物品,家长可引导他们自己收拾整理,不仅可以让宝宝获得有序的成长空间,还能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培养良好的生活作息秩序

宝宝天生喜欢有规律的生活,家长可以利用这一点,在平时的生活中帮助宝宝建立合理、科学的生活作息,为以后良好的生活习惯打下基础。

4.理解孩子对秩序的需求

当宝宝认定的秩序遭到破坏时,常会通过哭闹表达不满,家长应理解他们对秩序的强烈需求,耐心解决问题。“重来”是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如果没有办法“重来”时,家长也应耐心和宝宝作出解释。

家有秩序敏感期的宝宝,当他们因为秩序被破坏而“无理取闹”时,家长一定要理解他,并且积极配合和引导他,帮助宝宝平稳度过秩序敏感期~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