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养育:孩子发脾气时,如何做,才不会伤害孩子?

有一个印度的古老传说故事,说的是一位智童,传说他能“窥见”别人脑袋中的情绪。

但是他一开始并没有如此智慧。据说有一次,他一个人躺床上时“看见”一头愤怒的牦牛朝他冲来,好几个晚上都是如此。他惊恐地去问自己的老师,老师叮嘱他晚上要在那头牦牛的头上涂抹红墨水,这样老师就能帮他抓到那头可恶的牦牛。

果然,这孩子当天晚上又碰到了,孩子按老师的教导照做了,在牦牛的头上涂上了红墨水。第二天还没梳洗,孩子就兴高采烈地去找老师,老师哈哈大笑说:“自己去照照镜子”。孩子一站到镜子前就很惭愧,那头愤怒的牦牛正是自己。

情绪,看似不是自己的情绪,却又是自己的情绪,只不过有时没有觉察到。

在心理学家Seth Pollak的亲子情绪的研究中,他们发现小孩的情绪容易受父母的影响,尤其容易受愤怒父母的表情影响。一般来说,当孩子看到父母的表情变得愤怒,或露出20%的愤怒表情,这些孩子便能敏感地觉察到,继而产生紧张感。在这里,孩子的紧张情绪也是悄悄发生的,似乎不受自己的控制。

在另一项实验中,心理学家伊莱恩.哈特菲尔德发现,当房间的一个人对另外一个人笑了,这个人回笑了一下,接着这个回笑的人又对其他人笑了一下……结果整个房间的人都笑了;还有心理学家罗伯特.普罗维尼给一些孩子看一段打哈欠的视频,视频里的人在不停地打哈欠,结果电视机前有55%的孩子都打起了哈欠。

记得有一位妈妈曾经对我说过她和儿子这样的一段经历:在一次假期,她带孩子到张家界天门山的玻璃栈道欣赏风景。上栈道前,她和孩子都知道栈道很安全,她甚至在不久前还取笑过身边的一些害怕走栈道的胆小鬼朋友。但是,当她和孩子上了栈道后,瞬间被恐惧吞噬,再也不敢迈开双腿……多么奇妙的肢体语言啊,似乎我们身体里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在控制着这一切,本来没有的,受环境的影响就有了。

有一个理论叫“大脑块理论”,它说的是大脑有一千亿个神经元,平均每个神经元每秒启动五次以上,每一次都代表一个信号的产生,那就是每一秒在大脑中产生的信号有千亿个以上。直白地表达,就是大脑每时每刻有多种“声音”,但并不是每一种都被觉察,心理学家Lev Vygotsky称之为inner Speech。孩子的情绪也是同样的道理。

“你不是你的情绪,你只是拥有者”,这句话常在我的脑海中飘荡。我常常跟我的孩子们说:“你们不是爱哭的孩子,只是刚好感觉难过;你们不是爱生气的孩子,只不过是‘生气虫’刚好跑出来捣乱了……”别小看这种说法,能给孩子带来自信。因为每一次不好的感觉都会让孩子们沮丧,削弱他们的自信,他们需要大人的提醒——你不是坏孩子,只不过刚好做了错误的行为。这样能帮助孩子很快地接受错误和纠正错误,也能帮孩子学会不害怕错误,快速实现各方面的进步和成长。

有一次,阿瓜参加幼儿园的小小运动会,他参与的项目是掷球,就是站在一个圈里抛球,看谁的球抛掷的距离最远。阿瓜一直在旁边看别的小朋友陆续上场,快轮到他上场时,他一脸担忧地跟我说:“妈妈,我觉得我的手有点疼。”我拿起他的小手看了看,让他活动活动手指,没发现问题。但阿瓜还是说“疼”,并表示不想上场。

那一刻我立即明白了——孩子害怕!我蹲下来看着他:“让妈妈看看你的小脸蛋……哎呀,不好!‘害怕虫’跑出来了!你能把它关起来吗?”阿瓜点头,然后就上场了。

孩子发挥得不错,小小运动会结束时,阿瓜不好意思地说:“妈妈,我今天差点被‘害怕虫’坏了事,幸亏我及时把它关起来,我才能勇敢地比赛。妈妈你相信我,我以后会越来越勇敢的,不会害怕任何挑战的!”我感觉很温暖……

难怪达尔文说,人类能控制基本情绪,是演化的胜利,是文明的光荣!

#p#分页标题#e#

关键字:发脾气、情绪发展、亲子成长、育儿理念、幼儿心理 幼儿说,作者为幼儿心理科普作家黄杏贞,已出版书籍《心理咨询师妈妈的科学育儿法》(获国家部级优秀出版物奖)。学习幼儿心理研究和知识,分享科学、实用、有价值的育儿心得。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