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驯兔记》让无数家长背脊发凉,你的孩子可能正在被同质化!

童话大王郑渊洁的作品,前不久被搬上了大银屏,其中有一个叫《驯兔记》的短篇故事,引发了社会对教育的思考。这是一个关于教育的黑色童话故事,兔子所代表的,是已经被教育驯化的群体,也代表着墨守成规的教育制度。

主人公皮皮鲁刚刚升入小学,调皮捣蛋的他成为了班主任徐老师的“眼中钉,肉中刺”。开学的第一天,徐老师问全班同学,如果有一个皮球掉进深坑里,你会怎么办?有的同学说用网把皮球捞上来,班里的优等生李小曼说,把水灌进深坑里,利用浮力让皮球浮起来,徐老师听到李小曼的回答,立刻眉开眼笑,赞叹李小曼的答案才是“标准答案”。

皮皮鲁不服,他的答案是再买一个皮球,因为让自己这般小的孩子下去捞球,说不定会有危险。不过这种质疑精神并没有得到徐老师的认可,而且徐老师还狠批了一顿皮皮鲁,就在皮皮鲁和老师对峙的时候,李小曼站起来替徐老师说话,而后同学们发现李小曼变成了兔子,这就代表着李小曼被“驯化”了。

随着班里越来越多的同学被驯化,没变成兔子的皮皮鲁成为了异类。徐老师为了能够让皮皮鲁变成兔子,把皮皮鲁的家长叫到了学校来,让他们加把力。皮皮鲁的爸妈也是“恨铁不成钢”,为了早日让儿子变成兔子,他们每餐给皮皮鲁吃的都是胡萝卜。尽管如此,成效并不理想,于是家长和老师便互相推诿责任,到最后皮皮鲁不胜其扰,最后不情不愿地戴上了兔子头套。

虽然这只是个童话,但是里面揭露的却是中国教育的“隐痛”。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老师和家长一昧地要求孩子要“懂事”“听话”,却忽略了孩子的真正感受。孩子需要的,并不是大众化的教育,他们更需要的,是符合自身成长特性的教育,可能我国的教育资源有限,无法做到点对点,面对面的教育。不过我们却能够在适当地范围内做出一定的改变,例如鼓励孩子多表达自己的看法、鼓励孩子的质疑精神而不是去打压他们天马行空的想法,这些细节虽然不起眼,但是却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然,这部作品是以郑渊洁的视角所创作出来的,而郑渊洁对中国教育的看法,可能还停留在上个世纪。现在的中国教育已经发生了质的飞跃,因此家长们也不必过于悲观。不过郑渊洁在这个故事中鼓励的质疑和批判精神却是没有错的。在中国的课堂里,你很少能够看到孩子们畅所欲言的场景,在这一方面可能仍然需要加强改进。

当然,推动教育制度的发展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是做家长的,却能够尽一份自己的绵薄之力。不要因为孩子是个“异类”,就盖棺定论“他不是个好孩子”。在面对孩子的时候,多点耐心、多点关心,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你就会发现,每个孩子都是同样的优秀,只不过展现优秀的维度不一样罢了。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