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以为自己在讲道理,孩子看来只是说教,于是选择性无视了

前段时间演员闫妮主演的一部家庭剧很红,不少人认为闫妮扮演的妈妈一角很有真实的感觉,似乎是自己的妈妈在电视上演戏一样。这么真实的母亲,是因为一个特点,那就是特别爱说教,而闫妮就把这样一位大道理一大篇、嘴皮子溜的妈妈扮演得活灵活现。其中有一个情节是妈妈喜欢帮孩子做决定,因此在文理选科的时候妈妈主张让女儿学习她完全不擅长的理科,面对女儿的痛苦她选择了无视,而是不断地对女儿说教,告诉她理科的好处,就是将来有更多的就业机会。

其实这样的场面在许多原本喜欢文科或是艺术,但是被父母逼着学了理科的孩子身上发生过,而家长们的理由也像是商量好了一样,都是“为了将来更好的就业”。然而,面对父母的大道理,孩子们的表现往往也选择了无视,看到孩子左耳进右耳出的样子,父母们则会更加努力地在他们耳边念叨、说教。就像是个恶性循环,父母越是强调的,孩子越不愿意做,最后引发了亲子之间的矛盾。

为什么孩子们不愿意听从父母的说教呢?其实家长们或许没有意识到自己对孩子说教的时候总是会采取一种强势的态度,此时的家长与孩子交流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服从自己,而不是平等的沟通。所以这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没有受到尊重,他们没有选择的机会,而是必须服从父母的命令。然而这对于一个自我意识越来越清晰的人来说是件痛苦的事情,因此他们会反抗。

另一方面,家长与孩子沟通的时候真的知道孩子想要什么吗?就像是闫妮扮演的妈妈,她作为在社会上打拼多年的成年人,所以了解理科比文科有更多的就业机会。但是对于女儿来说,她的需求是想学让自己感兴趣的科目。两人的想法都没有错,但是就是因为妈妈的说教没有给孩子选择的机会,导致矛盾爆发。

但是如果家长愿意平等与孩子交流,那么结局或许就完全不一样了。当父母想要对孩子说教的时候,应该先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知道了他的需求之后才能懂得如何与孩子继续沟通才是最好的。比如女儿已经说出了自己学理科完全是一头雾水,反而学文科会更加开心,那么家长又何必逼迫孩子学习理科呢?专门选择自己不擅长的科目学习或许还不一定能考上大学了。

当家长们把选择的权利还给孩子的时候,那大家也要知道让孩子自己承担选择的后果了。因此在孩子做出选择之前,家长们可以把各种选择可能的结果真实告诉孩子,比如学文科虽然更轻松但是无法成为医生、程序员;学理科有更多的选择,但是或许会带来更多的痛苦等等。家长应该相信孩子的能力,评估过利弊之后,她也会做出尽量让自己获利的选择。把说教换成理解和平等沟通,才能让教育更有意义,否则大道理和经验也只会被孩子当作父母的命令,进而用无视的方法处理。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