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赖床、拖沓、玩游戏,做好四件事,学会自我管理

小孩习惯赖床、写功课拖拖拉拉、有空就拚命玩游戏,或经常丢三落四,忘记带作业、学用品,不肯收拾书桌和房间……。当父母遇到自我管理能力较差的小孩,亲子关系就像活火山一样,随时可能爆发。

更常见的是,很多爸妈会陷入一种管教魔咒:不断的碎念、指责,比如叮咛小孩“好好把功课写完”、“好好刷牙”、“好好把房间整理一下”。这样的耳提面命,往往沦为无效的管教,因为小孩可能不知道该做什么、怎么做。

想让自己家宝宝想成为一位厉害的自我管理者,应该从了解自己开始。首先,可以回顾一下平常的自己,列出想开始做的事、想持续做的事、想改掉的事等等,然后客观的检视自己,就能够逐步完成想做的事。

想要学会自我管理,没有想像中困难,只要做到下列四件事:

1. 场所:要在哪里做什么或放什么?

动手整理房间是培养自律能力的第一步。爸妈可以提醒小孩思考:这里是要做什么事的地方?比方说,将空间分为学习、游戏和睡觉三大区域,学习区域只放置学校或读书需要的物品、游戏区域只放置电玩或游戏需要的东西、睡觉区域只放置睡觉时需要的用品,有助于集中精神,完成任务。把每样东西放在固定位置,每次东西用完后,马上放回原位。

2. 时间:如何分配时间和制定计划?

人的头脑有时间表,比如早上起床后的3~4个小时,是头脑最清醒的时刻,适合背书、写数学、零用钱的记帐等;傍晚4点后身体变得较有活力,可以到户外玩、挑战较困难的运动项目。

假日将一天会做的事列出来,并根据重要程度标示出1~10分,从中挑选出几件自己认为特别重要的事,再配合头脑的时间表,把一直想做的事安排好顺序,做起事会更有效率。

3. 动作:要注意什么样的动作?

要做什么样的行动?吃饭的最后一个步骤,究竟是吃饱饭、收拾碗筷或洗好餐具?每个动作都应该有段落,所有的动作都应该做到最后一个步骤为止。在日常生活中,不管吃饭、开门、刷牙、脱鞋子、上厕所等,都要记住做每一件事的动作组合,因为把事情做到最后很重要。

又如,有时不知不觉就把整包薯片吃光光,不妨把零食从袋子里倒在盘子上,只倒出要吃的分量,就能控制自己的生活习惯。

4. 话语:要让头脑听到什么样的话?说话的规则?

把话语和行动重新连结在一起,也是自我管理的重要一环。养成只说我办到了的说话习惯,例如:我已经能遵守和妈妈的这项约定了、考试时,我已经会写这题和那题了。此外,事情不管成功或失败都要具体说出来。比如踢足球时往左偏了1米,因而进不了球门,可以说下一球,我要瞄准往右多1米的地方,而不是射门一球都没进,我完了。

了解身体奥祕,有助于自我管理

身体一天的节奏,会受到皮质醇、褪黑激素等许多物质影响,包括何时开始、何时结束及活动状态。因此,越了解身体的奥祕,就越能做好想做的事。以下是几个常见的例子:

1. 有的小孩早上经常赖床、起不来,不妨打开窗帘或走到窗边,晒晒太阳就容易醒来。除非下大雨,通常晴天或阴天的光线都有助于褪黑激素停止分泌,自然就会醒过来。

2. 孩子升上小学高年级到20多岁,随着性荷尔蒙增加,会干扰为睡醒做准备的皮质醇分泌,即使天亮了也起不来。科学证明,可以用话语控制皮质醇分泌的时间点,只要像念咒语一样念“6点起床”三次,就能在那个时间起床。另外,轮流用冷水和热水往膝盖以下的小腿处泼水,重复做3次、持续2个星期,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让早上彻底清醒。

3. 有些动作,例如用手撑着脸颊、瘫坐在椅子上、翘二郎腿等等,都会让体温下降。体温一旦下降,就会越来也想睡,人会变得呆滞,注意力也无法集中。

END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