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爱孩子也要有底线,与妈妈太亲密只会“毁了”他,尤其是儿子

文文是个小学语文老师,平时对待身边的人说话总是温温柔柔轻声细语的,后来结婚有了家庭和儿子以后更甚,所以她的孩子也总是特别黏她,只要离开妈妈几分钟绝对哭个不停。对此她总是既自豪又无奈。

前几天她打电话和朋友闲聊时提起儿子强强,抱怨道简直不知道该怎么教育孩子。

那天下班回家发现自己最中意的一个花瓶被孩子打碎了,于是她叫来儿子强强询问原因,没想到孩子居然告诉她是故意把花瓶打碎的,就是想看看妈妈会有什么反应,看看妈妈会不会生气。文文惊呆了,看着孩子笑嘻嘻的脸,丝毫不畏惧她,甚至用打碎妈妈最喜欢的花瓶来挑战妈妈底线,文文感到好笑又无奈。

强强之所以不害怕妈妈生气,就是因为她平时和孩子太过于亲密纵容,在孩子犯错的时候没有严肃的教育孩子,于是让孩子明白无论犯什么错妈妈都舍不得惩罚他,这次他只是打碎一个花瓶,下一次可能就是更贵重的东西。孩子在学校为什么害怕老师,就是因为他对老师有畏惧心理。

人与人相处之中一定要留有间隙,假如太过于亲密的话很有可能造成结果与期望截然相反。假如母亲与孩子的相处过于亲密,当孩子犯了错误的时候,他不会有危机感,不会畏惧父母,他会认为父母是舍不得惩罚他的,长期下来极有可能导致孩子没有原则、无法无天等等,这些与父母最初的教育想法是背道而驰的。

“无规矩不成方圆。”规矩好比圆规,如果两个脚不固定就很难画好圆。只有订立好规矩才能对孩子进行更好的教育,父母在给孩子订立规矩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一、态度要坚决

马斯洛说过“心态若改变,态度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习惯跟着改变。”态度影响着你订立规矩后的成效,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家长应该态度坚决,该惩罚就得惩罚,绝不能因为孩子哭闹或是撒娇就心软放过他,让孩子意识到错误所在,下次不可以再做。

二、给孩子合理的自由

每个人都享有自由的权力,但是自由一旦超出了合理范围那就是不容许的。要教育孩子做事要有界限。比如说带孩子在公共场所的游乐园玩耍,应该告诉他不能大吵大闹,要守纪律,有礼貌,遇到需要帮助的人可以帮助他人。

三、根据孩子不同的年龄段制定不同的规矩

三岁以下的孩子是完全没有规则意识的,所以在公共场所孩子哭闹时,父母可以抱抱他,温柔地告诉他这样做是不对的,会影响到其他人。

三岁到六岁的孩子这时候已经能明白和遵守规则了,所以父母在带他们外出时,可以教他们使用一些礼貌用语,例如“谢谢”、“对不起”、“您好”等等。

孩子生下来就是一张白纸,如何给纸上增添色彩就需要父母的引导。在日常生活中,母亲要注意与孩子之间的距离,切勿一味的纵容和溺爱,在孩子犯错时要坚定严肃的纠正孩子的错误做法,不能心软。父亲不能用暴力来解决一切问题,应该循循善诱地教导孩子,让孩子健康成长。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