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偷针,长大偷金”小时候偷钱家长不管教,长大后终酿大错

常言道:“好习惯最难养,坏习惯一学就会。”引导孩子从小不要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如果家长刚开始的时候不制止,当孩子养成习惯再去管教就难了,甚至孩子未来还会酿成大错。

邻家女孩李燕上一年级时,放学随同学去小卖铺里买东西,由于放学学生比较多,店主照看不过来,李燕趁店主没发现的时候在书包里装了几个棒棒糖。

回家后给弟弟一个,妈妈一个,妈妈问李燕“是不是偷拿钱了?”李燕说“没有,在小卖铺偷偷拿的。”妈妈说“以后小心点,让人家发现了会打你的。”李燕听了说“没事,我知道。”

后来李燕经常趁放学人多时去小卖铺偷拿东西,刚开始只是偷拿一些小的东西,后来胆子越来越大。终于有天李燕偷了一个铅笔机,被店主发现,店主找到她的家长,李燕妈妈觉得丢人,把李燕打了一顿,但是李燕已养成了偷拿东西的习惯,不偷点东西总觉得少点啥。同学们知道她这个毛病后都不愿和她一起玩了,妈妈打她以后,偷的东西也不再往家里拿。

一次去她婶婶家玩,偷了一百多元,最后被她婶婶发现后,找到李燕妈妈让她问问,李燕妈妈打了李燕后,李燕说“钱花的只剩下十元了。”这样打骂的方式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妈妈越打她越是不听,李燕妈妈非常烦恼。

李燕妈妈刚开始发现孩子偷拿东西,她错误的引导方法直接导致李燕养成了偷东西的坏习惯。如果当初妈妈就制止了李燕,并告诉李燕偷东西的行为是不对的,也许就不会有后来对偷东西的行为无法控制。

不要认为孩子偷拿几块糖是件小事,一定让孩子认识到这种行为是错误的,并承认错误及时改正。

据调查大多有偷盗行为的青少年,并不是家庭条件不好,而是在小时候,偷拿别人东西,家长没有好好的引导,他们觉得一点小事不值一提,以至于最后演变到无法控制。孩子偷东西,家长要搞清楚,他为什么会这样做?是不是家长平时管的太严厉,孩子想要的东西就自己想办法解决?

1、如果孩子只是好奇,存着侥幸心理,爱占小便宜,家长一定要制止。

2、家长不妨多听听孩子的需求,给予孩子沟通的机会,如果是正常需求,可以通过其他方法满足,如学习奖励,在家帮干家务奖励等。

3、适当处罚,不是打孩子,靠打孩子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但一定要让她知道偷东西这种行为是不对的。做错了就一定要改正,可以处罚她想要的玩具,她喜欢看的电视节目等等,这样的处罚一定要轻重适当,有一个时间点。

4、受过处罚,改过自新的孩子,家长就不要再提翻旧账,加深她的记忆,如果还犯可以加重处罚。

孩子小时候都会经历偷东西这个时期,家长在这个时期需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家长的做法会影响孩子以后的成长。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