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吼出来的孩子,基本都会有点“自卑”,吼孩子之前牢记这3点

快要开学了,不知道各位宝妈宝爸们是不是又开始头疼了,永远不知道什么时候老师会突然打电话过来"告状"。听到的无非就是自己的孩子在学校不好好学习,调皮捣蛋,影响其他同学学习。相信对于这种情况,现在绝大多数家长的处理方式就是在孩子回家后进行棍棒教育。大声训诫或许一直充斥在孩子耳边,家长和小孩都十分头疼。但是,出现问题的时候,这样的处理方式真的正确吗?当然是错误的。

相信很多宝妈宝爸都发现了这样一个现象,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第一次教育可能会导致他内心不满、大声哭泣。或许在他的心中也是十分的委屈,为什么爸爸妈妈那么大声的吼我?从而产生一种对自己是否是亲生的怀疑。等到次数多的时候,面对你的吼叫,孩子已经做不出任何反应了。仅仅只是低着头,听你的谩骂。很多家长对此不以为然,认为犯错误就应该是这样的姿态。或许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的心理慢慢有了变化。

有研究表明,长期处于挨骂状态的孩子,可能会产生自卑的心理性格缺陷。这也不可否认,相信我们每个人在小的时候都会有这样的感觉。爸爸妈妈打骂、吼叫次数多了之后,面对他们心里只有畏惧恐慌。自认而然的,形成一种比较懦弱的心理,面对任何事情都会感到自卑。所以说,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能大声吼叫。避免孩子出现性格缺陷尽量做到以下三点。

第1、 保持冷静。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我们要给自己十分钟缓冲的时间,细细思索孩子出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有可能孩子比较调皮贪玩,这是每个孩子的天性。作为家长也不可能抹杀掉,更应该适当的引导。

第2、 有耐心。很多家长自己从小形成的性格就比较急躁,所以面对问题毫无耐心。孩子做事的时候并不会考虑结果,这是他们的特权。任何家长看到自己孩子犯错误,只想到结果。一顿混合双打下来,就只有持续的犯错。孩子并不会改正,认为被打过后就结束了。这种时候就需要家长耐心的教育,分析清楚原因,教导孩子细心改正。

第3、温声细语。在最开始的时候,家长和孩子处于一个相对不太平等的位置之上。尽管声音大不能代表什么,有些家长还是会对孩子大吼大叫。细细思考一下我们会发现,温声细语比大声吼叫管用很多。为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家长们一定要牢记这三点哦!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