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教授:十月怀胎再加二十年的抚养,都抵不上刚出生的第一年

“本文由孕育岛原创,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

目前来看,很多孩子的幼年阶段都是和爷爷奶奶一起度过的。

尽管父母都是由于工作或其它难处的缘故,才不得不把孩子放到爷爷奶奶身边,但一岁前的孩子,最好还是亲自抚养。

李玫瑾教授:孩子有依赖感,才会听话

李玫瑾教授曾经列举过一个关于溥仪的案例:身为皇帝的溥仪年纪虽小,但无人敢反抗。

淘气的溥仪特别喜欢恶作剧,但众人根本不敢有半点不高兴的意思,这种顺从正助长了溥仪的脾性。

有一次,溥仪看到有一块吃的掉在了地上,直接命令太监跪在地上吃掉,太监只能乖乖服从。

更过分的一次,溥仪差点因恶作剧而用水将人呛死。

众人曾经向溥仪的老师告状,可纵使老师怎么讲仁义道德,溥仪依旧我行我素。

但溥仪也有一个害怕的人,就是喂养和带大他的老嬷嬷。

溥仪对她有一种依赖感,所以老嬷嬷的说的话,他才会听进心里。

这也印证了李玫瑾教授所说的,一岁前最好将孩子带在身边的观点。

哪怕是十月怀胎再加上二十年的抚养,其作用可能都抵不过这刚出生的第一年。

为什么要将一岁前的孩子留在身边照顾?

很多父母都有一种用物质代替陪伴的错误观点,可孩子小的时候根本没有物质的概念。

等到孩子长大了,父母再给予关怀时,就为时已晚了。

宝宝最需要的,就是来自父母的关怀和教育,如果小时并没有对父母的依赖,长大了也会对父母的话不在意。

如何给予宝宝心理上的安慰?

一岁前的孩子还不会说话,不会表达自己的思维和情绪。

这也让父母很难知道,宝宝是否懂得自己的爱。实际上,宝宝虽不会说话,但也有他们自己的表达方式。

1)理解和安慰

宝宝要在子宫里面待上将近十个月的时间,所以他们是可以感受到妈妈心跳的。

宝宝出生后,也就意味着他成为了一个独立的个体,尽管不再是妈妈身体里的一部分,但也需要之前的那种安全感。

宝宝哭闹时,家长应该以安慰代替吼叫,只要将其静静抱在怀里就好了,理解和安慰有利于成长。

2)鼓励孩子发泄情绪

人难免都会有负面情绪,当孩子发泄时,大部分家长都进行劝阻,可这种方法并不正确。

只有将情绪发泄出,才会避免被负面情绪所引导,更好地解决问题。

3)理解孩子的诉求

孩子渴了、饿了,都会通过哭闹的方式表达,这就需要父母根据经验判断到底是哪种原因。

只有“对症下药”,理解的孩子诉求,才能有效控制孩子的哭闹。

教育孩子要注意这些:

1)多抽出时间陪伴孩子

孩子的成长肯定离不开家庭,如果孩子在心理最脆弱,最依赖父母的时候,却见不到人,难免会不利于家长日后对孩子的教育。

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家长不要本末倒置。

2)培养性格

很多父母确实陪伴孩子了,但只是一种“假性陪伴”,甚至还会陷入过分溺爱的极端。

因而,对于孩子的性格培养,一定要注意掌握分寸和适当引导。

3)思维模式

一个拥有完善思维的人,才会在社会中更好地发展,这是成为成功人士的标准之一。

无论家长有再大的难处,也都要尽力多陪伴孩子成长,爱在孩子一岁前的这段时间,比任何东西都重要。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