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挨打的孩子抗压性强,不挨打的孩子内心脆弱?事实可能相反

记得小时候,父母管教我们的方式除了只言片语的口头教育,剩余的就是一个字——打!作业没写完?晚上回家太晚?成绩不及格?和同学起冲突?好像没有一件不是靠打解决的。

不过随着教育越来越科学化理性化,打骂孩子的现象越来越少了。不过这时候又有异样的声音出现了,说孩子不挨打长大后经不起事,而棍棒底下的孩子抗压性才强,将来才能经得起大风大浪。

难道真的是经常挨打的孩子抗压性强,不挨打的孩子内心脆弱吗?

答案:事实可能跟大家想的不一样

很多人都评价说没挨过打的孩子就像是在温室长大的,经不起风雨。但事实上,可能没挨过打的孩子遇事更加勇敢,因为他们不知道害怕。而经常挨打的孩子由于害怕犯错,不敢去尝试新的东西,办起事来更容易畏手畏脚。

虽然打孩子目的是为了教育,是为了让他听从管教。但小孩子犯错是常有的事,如果因为一些小错误就挨打,孩子会越来越不敢尝试新的事情。而总是担心自己犯错的人有能走多远呢?

另外,不打孩子并不等于娇生惯养或者是溺爱。家长可以采取科学的育儿方法以及温和的惩罚方式,来让孩子服从管教。从小培养起孩子的责任感、独立性和较强的自尊,这样他将来同样也能经得起风雨。

为什么不鼓励打骂孩子?

《为人父母》、《发展心理学》等多本具有参考价值的育儿书籍都有提到:经常打骂孩子,是会影响到他的智力水平和情商发展的。尤其那种无解释、无帮助的打骂,容易让孩子变得更加叛逆、爱撒谎、不敢承担事物后果。

另一方面,“打”这个动作给孩子的直观感受就是疼,多数小孩子根本体会不到背后的真实用意。而“打”也是很影响亲情的,会让孩子认为自己不被父母疼爱,慢慢丢掉对父母的依恋,逐渐减少沟通的次数,最后与父母疏远。

那么孩子真的就打不得了吗?

理论上来讲,打骂本身就是不被推崇的一种教育方式。如果小孩子犯了错,家长可以采取限制孩子行动的方式来让他认识到错误,比如限制他看电视、出去玩、让他闭门思过、扣零花钱等等。

但是如果是孩子的态度上出现了问题,例如屡教不改、明知故犯、目无尊长,或者是出了一些原则上的问题,那么适当的“棍棒教育”也是可取的。不过你也可以采取打手心、罚站等比较温柔的惩罚方式来代替。

不过无论家长想要采取哪种教育方法,都要注意管教前的正确引导才是关键。如果无故打骂孩子、惩罚孩子,不但起不到教育的意义,还容易会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

各位家长们,你打骂过孩子吗?后来做了哪些弥补措施?不妨在评论区留言告诉我们,与众多父母一起分享你的带娃经历~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