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好到自尊心脆弱的孩子,背后一定有这几种家长

生活中,似乎总能遇到这样的孩子,他们因为爱谦让、优先考虑他人,被贴上“善良”、“听话”的标签,他们甚至以“讨好”的姿态与他人相处。

更让人心疼的是,这样的孩子尽一切“讨好”他人,唯独忽略了自己内心的感受,其实,“讨好型人格”的孩子,成长的过程可能是一场灾难。

知名作家蒋方舟就曾在一档综艺节目中大胆承认自己拥有“讨好型人格”的弱点,她不会和别人产生任何的冲突,无论是普通人之间的人际交往,还是亲密好友之间的关系,她总是尽量避免表达自己的真实情绪,她太希望别人喜欢自己,同时也害怕别人不高兴。

事实上,蒋方舟的经历是目前很多“讨好型”孩子的真实写照,他们敏感、胆小、自卑、过分乖巧,善于观察大人的脸色,时刻被大人的情绪所控制,他们没有主见,做事只为获得大人的关注和赏识。

下面给大家讲一个我的亲身经历。

我每次跟爸爸打电话的时候,总会听到这样一句话:“赚钱辛苦,咱家穷,别乱花钱”。

所以我在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的时候,就会习惯性的压抑自己的需求,爸爸赚钱这么辛苦,我还是不买了。

  “赚钱辛苦,咱家穷”的潜台词是什么意思?

“你看,我赚钱这么辛苦,我为你付出了这么多,你欠我的,你必须得好好听我的话,将来报答我孝敬我,否则你就对不起我!”

“你看,我赚钱不容易,咱家又这么穷,所以你不能有欲望,你别指望我给你买着买那,别想报这个班报旅那个游,咱家没这条件。你能饿不死长到大就不错了!”

“你看,我都已经这么辛苦赚钱了,可是咱家底子就是这么穷,我即使这么努力了也改变不了什么。所以你生在这么穷的家庭,这就是你的命,你别责怪我。”

这些潜台词,爸爸虽然没有说出口,但是这里面的意思,我完全能够感受到,我会觉得是因为我所以家里才会没有钱,于是就慢慢的压抑自己的需求,喜欢的东西不敢要,慢慢的变成了一种讨好型人格。

有人问,纯洁的像一张白纸的孩子也会变成讨好型人格吗?

是的,“讨好型人格”的养成,究其原因,多与童年原生家庭的成长经历和环境有关。而“好孩子”标签,反而掩盖了他们最真实的自我与需求,久而久之,就会习惯性地迎合他人忽视自己。

下面我们来说说,哪些家长容易教出“讨好型”人格的孩子?

对孩子过于严厉

当父母对孩子的要求过于严格时,孩子常常会达不到父母的要求,这使得孩子对与父母的情感关系不自信,对父母的态度很敏感。出于为了让父母高兴,而自己可以免于被惩罚的心理,讨好的行为明显。

喜欢拿孩子做比较

当家长频繁的拿孩子作比较的时候,孩子很难从中获得自信。比较使孩子急于表现自己,非常期望获得父母的认同和肯定。当孩子的行为没有十分完美的时候,孩子希望自己的讨好可以维持住父母对自己的正面评价。

吝啬对孩子的表扬

很多父母不愿意对孩子提出表扬,害怕孩子因此而骄傲。而孩子对表扬非常的渴望,尤其是自我意识越发明显的时期,但是父母极少的肯定使得孩子对父母的表扬越发的渴望。

为了远离“讨好型人格”的深渊,父母请这样告诉自己,也这样告诉孩子:高兴就笑,难过就哭,喜欢就说出来,不想就拒绝。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