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天下父母:请不要被名利蒙住双眼,这会让孩子的聪慧“夭折”

作者:沛泽爸

名是什么,是名声,也可以说是功名、地位等。在心理学上,“名”就是“获得他人尊重,用来满足自身内心被尊重的需求”。“利”可以是金钱,也可以是其他的物质财富。“名”与“利”是一对孪生兄弟,两者在一起正好共同组成了人们追求的两大目标——精神财富与物质财富。从这个角度上来看,“追名逐利”是现实中每个人的普遍追求或生存意义,成人如此,孩子亦如此。

以当班干部为例,父母普遍认为,当班干部能培养孩子的荣誉感和责任感,锻炼孩子的领导能力和社交能力,他们会因为孩子没有当上班干部而不悦,甚至找老师沟通,能否给孩子一个锻炼的机会,导致学校的一些班级“机构臃肿”,一些班中多数孩子都有大大小小的“官衔”,什么语文课代表、小组组长、学习大队长、纪律标兵……

尽管学校的初衷是让每位孩子都有锻炼的机会,但忽视了对孩子当班干部的心理进行引导,“官本位”思想开始在孩子中滋生、蔓延。“当官就有了权,就可以管其他人,这有多威风”成了孩子当班干部乐此不疲的原因。

孩子的官本位思想其实是家长追求名利的一个写照,早些年,零点公司曾做过一项调查,调查采用随机抽样方式,对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成都、西安、沈阳7个城市的2252名14岁~60岁的当地居民进行了入户访问。调查者根据年龄讲受访者分成3个群体进行研究,年龄为56岁至60岁的为老年群体,年龄为36岁至55岁的为中年群体,年龄在14岁至35岁之间的为青年群体。

调查发现,年轻父母最为看重的是子女拥有权势和名利,青年人中分别有39.3%和14.5%的人选择了这两项,而中年群体这两项的选择率分别为31.2%和11.2%,老年群体对这两项的选择率则只有27.6%和5.9%。值得一提的是,目前还没有孩子的居民比已有孩子的居民更看重孩子在未来“有权势和名利”,他们对此项的选择率高达40.2%。

父母过分追求名利,会让孩子的聪慧“夭折”

随着“赢在起跑线”观念深入民心,很多家长都希望孩子早点表现出与众不同,早点崭露头角,殊不知,即便孩子真的天资聪颖,如果父母过分追求名利,也很有可能让孩子的聪慧夭折。

老生常谈的方仲永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方家世代以种田为业,方仲永5岁时,不曾见过纸张笔墨。一天,他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便从邻近人家借来纸笔,他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作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

从此有人指定事物叫他写诗,他能立刻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人用钱财和礼物求仲永写诗。他的父亲认为有利可图,每天牵着方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明道年间,方仲永十二三岁了,叫他写诗,已经不能与从前听说的相称了。再过了七年,他才能完全消失,和普通人没有什么两样了。

方仲永一个聪明、才能早现的才子最终被名利所害,过早的“夭折”了。他从小就被赞美、称赞包围,让他停止了学习的脚步,被名利冲昏了头脑。声誉鹊起的神童,一般很难有一个清净、明达的人生。所以,父母不要过早地逼着孩子向名利场进军。

如今,许多选秀活动一浪高过一浪,人们关注的目光也越聚越多。这在某种意义上说,并不一定是件好事。因为名声,孩子的世界会被虚幻、放大、呈现一种不真实的繁荣假象;因为名声,他们作为孩童的天真,会被过早地敛藏,呈现出一种与年龄不符的成熟。一朵花的美丽在于自然绽放,人生的美丽在于适时适地体味生活的真谛。人为地改变花的生长规律,尽管可以愉悦人类,但对于花本身来说,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综观至今许多的各路神童,我们对他们除了敬佩之外,还有一种说不出的陌生。因为他们没有平凡孩子的天真烂漫,不会象平凡孩子那样率性地奔跑跳跃,挥洒作为孩子的天性。神童们拥有的只是厚厚镜片背后的一种让人捉摸不透的眼神,呈现给人们的总是默默思考的样子。这些被过早催熟的孩子,怎么可能走得远,拥有广阔的天地呢?#p#分页标题#e#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