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4~7岁时,要鼓励他的独创行为,不然他会比别人更容易内疚

“你有没有脑子,捡个渣男当成宝!”站在朋友家门外,就听到朋友母亲的怒吼,两天前,朋友约我去她家,说是有重要的事情要请我帮忙,我心里也猜出个八九不离十,肯定是朋友的妹妹珊珊的事情。

珊珊是个腼腆、性格内向的女孩,与一个比她大8岁离异的男子正在热恋中,遭到了家人的一致反对,因为这个男子有家暴行为,而且好赌,他的前妻无法忍受他的恶习,离他而去。

我进了屋,朋友把我拉到一旁,示意我好好劝劝珊珊,在这里先交代一下,为什么要我劝劝珊珊,因为我在大学实习期间,给珊珊他们班带过一个月的课,上过一段时间的心理健康课。

朋友朝母亲使了个眼色,两人进了卧室,客厅就剩下我和珊珊,珊珊像个受气的小媳妇,站在角落里,低着头抽噎。

我拉过珊珊,和我并排坐在沙发上,问她是怎么回事,珊珊告诉我,她不想和那个男人来往了,可是心里总觉得过意不去,想到那个男人曾对自己那么好,现在要和他一刀两断,感到很内疚,所以,导致她与那个男人总是藕断丝连。

真是个傻女孩,和珊珊详谈之后,我发现她根本不喜欢那个男人,在这段感情中,她只是给被动的接受者,想和他分手,又觉得对方付出了感情,自己太对不起他了,深深地内疚感包裹着她,让她不知所措。

我们每个人都产生过内疚感,工作太忙,没时间陪家人,会感到内疚;孩子发脾气,忍不住打了孩子一巴掌,事后很内疚;无意中做出了伤害别人的行为,也会产生内疚……

什么是内疚呢?内疚是指对一件事情或某个人心里感到惭愧而不安的一种心情,严重的内疚会让我们焦虑不安,惶惶不可终日。内疚是每个人都会有的情绪,但有些人更容易内疚,比如,拒绝了一个陌生人不合理的请求,都会感到深深地内疚,这是为什么呢?

这与他幼儿时期的经历有关,4~7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会萌发出各种思想、行为和幻想,也会体验各种限制,以便明确哪些是许可的,哪些是不许可的。

如果父母鼓励孩子的独创性行为与想象力,孩子会以一种健康的独创性意识离开这个阶段;相反,如果父母总是否定、嘲笑孩子的独创性行为和想象力,孩子就会以缺乏自信离开这个阶段,等到他们长大以后,每当他们考虑种种自主性的行为时,就容易产生内疚感,这样的人往往没有主见,倾向于生活在别人安排好的狭隘的范围内。

珊珊的妈妈生了三个女儿,珊珊最小,父亲一直期望是个儿子,结果生下来又是个女儿,父亲就经常打骂她的妈妈,怪她的妈妈让他断子绝孙,妈妈则把丈夫对自己的怨恨转嫁到了珊珊身上,经常说珊珊是赔钱货,因为珊珊才让她在家里抬不起头来,丈夫才在外面花天酒地,对她不管不顾。

这不仅让珊珊从小就胆小,缺乏主见,还让她觉得自己对不起妈妈,若自己是个男孩,妈妈就不会这样被对待,在她幼小的心灵里就扎下了深深地内疚感,无法自拔。

通过珊珊的故事,我们不难发现在内疚的“自我攻击”的背后,隐含了两个真相:一是较低的自我认知,若自我认知较低,就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二是心里边界混乱,对谁都要负责,却唯独对自己不够负责。

其实,内疚的核心就是无边界的责任感,他们觉得需要对很多人和事负责,却没有轻重缓急的次序,对此我们要明确各种责任是由一定次序的,从内到外依次是对自己负责、对孩子、配偶、父母负责、对朋友、亲戚、同事、邻居负责……

那些深陷在内疚模式中的人,往往不明白责任的次序,将其都混在一起,将“对自己负责”排在了最后,从而使自己不断陷入到内耗的痛苦中。

虽然过度内疚会影响身心健康,但并不是说内疚这种情绪就是一无是处的,适度内疚可以让我们具有一定的自我反省能力,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完善自己的言行,经营好各种社会关系,获得较高的幸福感。#p#分页标题#e#

作为父母,我们的一言一行可能都会在孩子心中打上深深地烙印,所以,我们要慎言笃行,切勿将自己的不良情绪随意地发泄在孩子身上。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