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孩子讲道理也算是家暴?父母学会这样做,比唠叨100遍还管用

如果你也曾经跟孩子讲过道理,那么你会发现这是一件多么令人崩溃的事情。

在孩子的世界中,似乎就没有道理可言,无论妈妈说过多少遍,甚至曾经威逼利诱,结果他们根本就不买账,依旧转身就忘,为何会出现这样一种局面呢?

跟孩子讲道理,也是一种家暴

这一段话刚好跟很多中国父母的日常带娃“好说教”行为有所冲突,父母总是希望孩子能够跟成年人一样,早熟到可以正常沟通,一次不行就两次,念经一样在他们耳边叨叨不停。事实上,这种方式也算是家暴的一种。

卢梭曾说:“跟孩子讲道理,是最无效的教育”。不少儿童心理学家也提出观点,在孩子7岁前,不应该过多跟孩子讲道理。原因如下:

1、孩子的思维发展有限

7岁之前的孩子,本身的思维尚未发育完全,对待世界万物还没有一个统一完整的认知概念,此时父母的讲道理对他们来说,完全是无用的,不仅不会让他们没办法听进去,反而会使其对父母产生愤怒情绪。

2、受心理暗示作用影响

哈佛大学韦格纳教授1987年的时候做过一项有趣的实验:

研究人员让参与人员试着用语言来描述大脑中的想法,但是唯一的条件就是不要去想“白色的北极熊”,结果最终越不让他们想起这个,他们越会在心理暗示作用下想起这个。

其实,孩子们也是如此,当他们出现问题后,父母尝试用说教的方式让他们改正错误,在此同时,父母已经给其内心中设下了屏障,他们很容易在潜意识中依旧出现那些行为,甚至会为了故意与父母反抗而做出更加过分的举动。

在父母看来,讲道理是希望孩子们能够明白自己的错误,可是孩子的冲动抑制和逻辑后果的思考能力确实不那么成熟,他们只会认为父母强硬的态度是在对自己施行“暴力”,进而产生反抗、沮丧、安全感丧失等负面情绪。

1、说话也要讲究“艺术”

①尝试着将主要的指示放在开头的句子中,然后语言尽量简洁,方便孩子理解,不反复强调同一件事情,因为他们的耐心是十分有限的,而且很难听进去话,唠叨的时间越长,就越容易被他忽视。

②说话有礼貌,尽量使用平和的语气,不要用命令责骂式的方式让孩子去理解大人的问题,他们内心很容易产生抵触心理。花一小时的时间去生气,不如一分钟的有效沟通。

③给孩子选择的机会,而不是直接代替他们做选择,前者更容易被接受,而且彼此之间的矛盾更容易解开,后者多半会不了了之。尤其是3岁左右的孩子,自我意识已经开始发展,他们往往更加注重父母在说话时是否留有自己思考的余地。

2、教育与关爱并行

《爸爸去哪儿》中,陈小春最开始一个人带孩子时,常常没有耐心,发现孩子有一点的错误就立马很凶地教育儿子,结果导致儿子jasper长时间不敢与他交流,甚至偷偷跟“村长”说,好像有《妈妈去哪儿》,因为最喜欢的人是妈妈,爸爸有点凶。

后来陈小春也意识到自己做的不对,所以会尽量控制住自己的脾气,在教育完孩子后也会及时给予关爱,安抚其情绪,两人的关系持续升温,儿子也越来越依赖自己的爸爸。

教育孩子,该如何把握好尺度,本身就是一个难题,但可以肯定的是,孩子都希望得到父母的关心,如果父母习惯性地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表达,却没有意识到表达的信息与孩子意识到的信息是不对等的,沟通起来也注定十分困难。(lyj)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