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别人夸孩子时,你“自谦式”回答正在伤害着孩子!

前几天去朋友家做客,朋友的儿子安安正在玩乐高,很快,小家伙就拼好了一辆小汽车的模型,于是很得意的像客人们展示。

当然,客人们也都纷纷夸安安:

“哇,安安很棒,小汽车拼的真好!”

“安安这么小就能坐住把小汽车拼出来,真厉害!”

“安安可以带着弟弟在拼一个大点的车车吗?”

安安很开心,刚要带着弟弟去玩,结果安安妈妈抢先开口:

“有什么厉害的,每天就知道瞎玩,玩具丢的到处都是。”

瞬间,安安就将小汽车放在了一边。

吃饭的时候,安安很懂事的照顾弟弟妹妹吃东西,朋友看到了,直夸安安:“安安真棒,不但自己能好好吃饭,还能帮忙照顾弟弟。”

结果话音一落,安安妈妈就回答:

“哪里哪里,他平时吃饭都搞得乱七八糟!”

结果安安神情黯然的低下了头,默默地吃着饭。

……

这种情况其实我们经常见到,每当亲戚朋友对孩子的某个兴趣爱好或是行为习惯赞不绝口后,家长们总是习惯性的做出一副谦虚的甚至客套的样子:

“哪里哪里,他还小呢!”

“他就随便学学,三分钟热度。”

“没有啊,我家这个根本不行。”

“其实他很任性,我经常想揍他。”

家长们习惯用这种方式,生怕孩子因为别人的夸奖变得“飘飘然”,影响他们的成长。

可却不知,大部分自信的孩子,都想要表现一下自己。

孩子其实也有很强的自尊心,他们也渴望得到父母、他人的赞赏。

心理学家威廉·杰姆士曾说:“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别人欣赏和赞美。”

成长中的孩子具有敏感的心灵,赏识和鼓励尤为重要。一句话、一举手、一个眼神、一个微笑,父母生活中的每个细节都能给孩子传递欣赏的信号。

语言的暗示力量,其实是巨大的,尤其是出自孩子最爱的父母口中,一句否定,在他幼小的心灵中将播种下很难修正的后果。

绘本《世界上最恐怖的男孩》讲述了一个小故事:

爱德华是一个调皮的小男孩,他喜欢踢东西,父母说“爱德华,你很粗鲁,老是乱踢东西,你是世界上最粗鲁的男孩。”

从那天起,爱德华就变得越来越粗鲁。

在家他会制造噪音,父母说:“爱德华,你太吵了,你是世界上最吵的男孩。”

从那天起,爱德华变得越来越吵闹。

爱德华有时会欺负小朋友,会捉弄动物,会把房间弄得很乱。每次父母都是说“爱德华你是世界上最恶劣、最没有爱心、最脏乱的男孩。

……

如果爱德华的父母没有指责批评他,而是用鼓励和赞美的语言浇灌他,情况又会怎样呢?

爱德华喜欢踢东西,有一天他踢飞了一个花盆,父母说:“爱德华,我看见你种的花,长得很可爱,你应该多种一些植物啊。”

从此爱德华喜欢上了种花,越种越好,连隔壁邻居都来请教他。

爱德华把房间弄得很乱,把衣服都丢在窗外,这些东西恰好掉在一辆车上,车上的东西都是要捐给穷人的。

父母说:“爱德华,谢谢你捐出这么多东西,你真是一个善良的孩子。”

……

虽然有时候,爱德华还是有一点不爱干净、野蛮、脏乱、邋遢、吵闹、恶劣、粗鲁。

不过,爱德华真的是——世界上最可爱的男孩。

这就是预言的力量。

巴甫洛夫认为:暗示是人类最简单、最典型的条件反射。

当孩子在心理上也“认可”了父母的负面暗示,就会不断往父母所描述的负面形象上去靠拢。

孩子在小的时候,他们的心智尚未成熟,需要依赖大人的评价来给自己找到定位。所以,再遇上别人赞赏你孩子时,别再谦虚的回复哪里哪里,一般一般。选择大大方方地给予他肯定吧:“是的,他很喜欢,在这方面也很努力呢!”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