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不给买鸡腿,13岁男孩蹲铁轨:无原则的爱,养不出自律的孩子

01

鹿妈今天看到一个非常惊险的视频。

一个十几岁的男孩,顺着高铁站台奔跑,然后突然又从站台上跳下去,在铁轨上乱跑,还蹲在铁轨上。

车站人员看到赶紧劝说,男孩竟然还拿起轨道上的石子砸向劝说他的人。为了他的安全,后来好几个管理人员强行把他拖了上去。

当知道了男孩疯狂行为背后的原因时,更是让人愤怒不已。

原来男孩叫小州(化名),今年13岁,是阳江人,和妈妈一起乘高铁回阳江老家,快要检票出站时,小州跟妈妈说想要吃鸡腿儿,但妈妈没有答应,小州一气之下扭头就往回跑,才有了一开始出现的行为。

按说13岁的孩子,应该懂事了,可就因为一个小小的鸡腿儿,就做出这么极端的行为来,跳下高台容易,但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想再爬上跟他个子差不多高的站台上去,可没那么简单了,如果当时有火车过来,后果将不堪设想,这个男孩可是在拿自己的生命来威胁妈妈呀,想想都觉得后怕。

鹿妈认为,孩子今天的熊行为,其实都可以从幼年错误的教养找到原因。

有句俗话叫“会哭的孩子有奶吃”,这里面就暗含了父母跟孩子一个互动的心理模型。

02

星期天4岁的萱萱和爷爷在外面逛街,突然看到了一款自己喜欢的玩具,爷爷这个时候恰巧没带那么多钱,可是孩子死活哭闹不肯走,实在拗不过就跟人家说我就是这个小区某单元的,好说歹说,老板才同意孩子把玩具先拿走,然后回去把钱给拿过来。

大家都知道生活中隔代亲,可正是这种行为养成了孙子跟爷爷的互动模式,经常弄得大人尴尬。

从这个故事里面可以看出来,这个孩子的行为模式:孩子看上一款玩具——家长嫌贵不想买——孩子哭闹——家长妥协就给买了。

这样孩子就会在脑子里面形成一种印象,看见喜欢的,只要闹就能得到。你对孩子妥协就是对孩子的一种奖赏。久而久之成为了一种思维模式,形成了习惯。

查尔斯杜希格在《习惯的力量》中用“暗示——惯常行为——奖赏”,来描述习惯回路,解释我们大人是如何养出一个熊孩子的。

这种思维模型,形成习惯后危害非常大,孩子不知道感恩,不懂回报,无限索取,长大后就形成了一个巨婴啃老族。

03

网上曾经刷屏这样一个视频,一个中年男子,在大街上打一个老太太,但老太太却任凭殴打欺负,不喊不叫不反抗,周围人实在看不下去了,上前制止,才发现两个人是母子关系,男子向母亲要钱,母亲实在没有,就挥拳相向。

男子的行为实在可恶,但反思这样的啃老族不正是自己教育出来的吗?

心理学认为,其实孩子3岁的时候就可以开始建立规则了,很明显这个小孩13岁了,超过12岁已经进入青春期,习惯已经养成,想改变就需要父母付出更大的努力。

04

心理学教授李玫瑾,在制服孩子哭闹撒泼不听话,有自己的绝招:“一做4不做”,具体是什么样呢?

4不做就是“不打不骂,不讲道理,不离开”。

不打不骂是不给他做坏的示范,孩子那么小。不讲道理是因为他哭的时候,你给他讲道理,只要你先说话他就认为你就是在乞求他。给他的感觉就是你在哄他,你一哄你的地位自然就下来,你在求他,所以不要说。

第4个就是不走开,让孩子在你的视线范围之内,这样能保证孩子的安全。

1做就是只做一件事,告诉他你这样做是不对的,你要闹就闹吧。看他哭看他闹,让他知道闹是没用的,这叫建立威严。

这种规则意识的建立,最佳时间是3~6岁,越早越好,在孩子成年之前,都有改变的机会,不过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大,家长要付出的耐心和时间也会加大。#p#分页标题#e#

?孩子的未来也是一个家庭的未来,希望每一位父母,在孩子幼年时期都能把握时机给孩子树立正确的规则意识。无原则的爱,总是妥协的母亲,永远养不出自律的孩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