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节俭”过余,容易毁掉孩子人生格局,长大后才知道已经晚了

“勤俭节约是中华传统美德”,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但并不是说所有的情况都要节约。对节约这种事,有些人就理解歪了。

比如在乘车时,孩子超过1.2米就要够票,有的家长就舍不得,事先给孩子说,在量尺寸的时候就向下蹲一点,以此逃过买票。

这也许能省下一次的车票钱,但对孩子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

孩子一方面在学校学着要守诚信,一边又被父母教育着如何逃票。

这看似节俭的行为,其实就是爱贪小便宜,这样的家庭教不出心胸宽广的孩子。

张女士,在文具厂上班,经常的会带一些的笔、本等物品回去给孩子用,甚至带多了爱分一些给亲朋好友。看上去确实是省了一些钱,感觉占了这些便宜,自己就很有出息一样。

还说免费的不拿白不拿,这话可被孩子听到了。当孩子去厂里玩的时候,也“拿”了些好用好玩的学习用品,甚至还拿了二十块钱回来。当张女士发现的时候,就质问孩子:“为什么要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孩子理直气壮的说:“都是免费的,不拿白不拿,你平常不就要拿吗?”

孩子的行为会通过观察模仿来的,尤其是他身边的人。而父母无疑是他最亲近的人,也是被模仿次数最多的人。

有一次我们报团出去旅游,入住五星级酒店,孩子不占床位,就不收住宿费。酒店包含早餐,不过,超过1.2米的孩子要另外价钱58元。有一家人带有一个孩子,看上去蛮高的,应该是超过了1.2米,没有免费券,服务员让加早餐钱。

家长说孩子没有超过1.2米,最后经过测量,确实是超过了标准。但家长就舍不得加钱,就凶狠的打电话给导游,结果他们闹得都不开心,甚至威胁要找旅行社退钱。

一边又埋怨孩子,说没事长那么快干嘛,测量的时候,也不知道缩一下身子。孩子委屈的哭了,不知道怎么辩解,看上去害怕极了。等他们吵完,已经到出发的时间了。他们一家都没有吃到早饭,气呼呼的继续下一个旅游地,最后只好再车上吃了点自带的面包充饥。

虽然与我们无关,但我们也受到了一点,心情有点沉重。好在我们能快速调整,毕竟不是我们的事情。我想,他们就没有那么轻松了,一天的好心情就被自己给“作”没了。

那么多的团费都出了,出去玩还在乎那几十块钱?为那几十块把心情搞得那么郁闷,玩的心情都没有了。而孩子是被伤害的最深的一个,他一方面你看到了父母的斤斤计较,一方面看到了父母的处事态度,心胸狭隘。最终影响孩子的格局,尤其未来的学习和生活。

孩子为“利”斤斤计较,贪小便宜,会被同学看不起,没有朋友

人其实会更多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待问题,选择对自己有利,这其实也没什么错。但如果自己太计较得失,节约不该节约的钱,拿不该拿的钱财,就会让孩子也养成那样的习惯。

没人喜欢和爱斤斤计较、贪小便宜的人做朋友,那样的人目光短浅,一生也难有大成就。这样的人即使有朋友,也会慢慢疏远你,他可不想变成这样的人。孩子更是如此,从小就养成了那样的性格和行为,他如何能跳出那个圈,如何让自己展翅高飞?

没有朋友圈,没有良好社交群体和人际关系,自己的发展会很局限,所以要控制自己的行为,不为别的,就为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大格局优秀的人才。

现代生活中的节约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浪费很严重。因为自己能挣到钱,对那些东西浪费了也不心疼,但到头来,却看不到存款,就是一件很郁闷的事了。

平常中,买东西都过余的买,感觉到自己都喜欢吃,都能用得上。就比如水果,自己喜欢吃,就买很多样,结果还没吃完就烂完了。一些用品,感觉都有用,买回去几年都可能不动它一下。

那就是浪费,是一种过度消费,如果控制着买,买少点,吃完了再买都很合适,没有浪费就是节约,而且每次吃的都是很新鲜的。何乐而不为呢?现在的节约理念,不是把以前的旧的翻来覆去的用,或者不买东西。而是不过度消费,只买需要的,还要控制量,没了再买,那就是节约。#p#分页标题#e#

标签